十几年前,笔者有幸采访了二战期间中国惟一的驻欧战地记者萧乾。谈起战时的伦敦,萧老赞不绝口:“英国人了不起呀!天上德国的飞机在扔炸弹,街上的伦敦人
井然有序地排队进入地铁,不慌不乱,没有人插队,没有人推搡拥挤。只有一次因有一个人恐慌,导致了混乱。结果炸弹没有炸死人,反而在进入地铁时踩死一个
人。事后报纸上纷纷讨论此事,将这一事件视为伦敦人的耻辱。以后大家就更加临危不乱了。这样的国民,你怎么能够跟人家比呀。
这次伦敦遭受恐怖袭击,死亡数字每天在上涨,有关人士还在警告:第二次袭击随时可能发生!但是,伦敦马上恢复正常。伦敦市长利文思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:
“今天有人死了,明天又会有人来到这个城市,在这里安家。”他表示,星期一他将如常乘地铁上班,“这也是我对每一个伦敦人的建议:继续享受这个城市,在这
里如常地生活和工作。”在堆满了鲜花和纪念卡的爆炸现场,一个写给恐怖主义者的条子格外引人注目:“你们自以为可以这样击败我们吗?”
《纽约时报》7月8日发表一篇文章,在谈到爆炸的恐怖时说:“当清理工作完毕后,谁还会再乘伦敦的地铁?”但第二天一位伦敦妇女投书该报,响亮地回答:“我们都会!因为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做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。”这种对野蛮的藐视,正体现了伦敦人英雄般的高贵。
伦敦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英国国民在悲剧中的荣耀。
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热门帖子
-
Question: Solvolysis of bromomethylcyclopentane in methanol gives acomplex product mixture. Propose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of the subst...
-
王府大街64号的“牛鬼蛇神” 最近,我到王府大街64号去过一趟。 这其实是老门牌,现在早不这么叫了。这里曾是中国作协和全国文联的旧址,人称"文联大楼",多年前也早改为商务印书馆的办公地点。 我是1965年分配来这里的,那年我22岁。还在学校图书馆翻...
-
青春这段路
-
6月26日 星期日 大风天 亲眼看到我男朋友挽着他新欢的手,在新光天地里试喷香水的那一刻,世界“蹭”的一声,变得格外面目可憎。这种眼见为实的背叛,是第一次,但不会是最后一次,因为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让呆立在他们两人不远处的我,顿时觉得生死两茫茫起来。
-
在梁家的院子里,父子俩对峙着。 「为什么昨天在电话里,没有先告诉我你是我爸爸?」司祺两手抱胸,抬头看着「爸爸」。 「如果我说了,你会相信吗?」看着像小大人一样质问自己的儿子,李照祺也不敢等闲视之,随便哄他。 「如果早知道是这样,我就不会打电话给你了。」司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大家評論呀,同志們想讀甚麼樣的文章告訴博主啊!